这几天看新闻和媒体头条,知力科技也是一直关注着“美国商务部向中兴通讯发出出口权限禁止令”,现在已经叫做“中兴案”,这对正准备在5G上大展拳脚的中兴无疑是当头一棒,直接进入“休克”状态。

目前,中兴美国上游供货商覆盖手机处理器、闪存、FPGA、CPU、数据库、光模块、光纤收发器等多个核心领域,对于中兴而言,禁止令被形容为“一剑封喉”或者“釜底抽薪”毫不为过。

五年前的“棱镜门”事件为中国IT产业的自主可控敲响了警钟,而“中兴案”则带来了更大的震荡,不止芯片产业,通信、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领域同样岌岌可危。

——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看,如果禁售范围从中兴扩大至其他中国科技企业,那么中国科技产业将何以自持?

狼真的来了。

不过,稍有安慰的是,在CPU、操作系统、数据库这“三大件儿”中,中国数据库的自主化步伐相对较快,或将提早一步破局。

国产数据库现状

“棱镜门”之后,“去IOE”的呼声越喊越高,最终很多企业发现,“O”是最难去的。

注:去IOE–是阿里巴巴造出的概念。其本意是,在阿里巴巴的IT架构中,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代之以自己在开源软件基础上开发的系统。

原因在于,在传统行业,“O”已经根深蒂固,去“O”技术门槛和成本都很高,在当时也没有合适的替换产品。尽管阿里用MySQL替代了Oracle,但不是每家企业都有阿里的技术和成本的投入,用“M”替换“O”并不具有普适性。

五年过去,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的繁荣发展,分布式IT基础架构逐渐取代了传统的Scale-up架构,即便是金融、电信等传统行业,也在积极尝试分布式基础架构和云计算。

得益于互联网和云的推动,开源数据库变得流行起来,增势迅猛,和传统商业数据库的差距不断缩小。如今,开源数据库在全球数据库TOP5中已稳占三席,MySQL受欢迎程度直逼Oracle。

与此同时,在中国自主可控的号召下,国产数据库厂商得到快速成长,诞生了一批明星企业,产品逐渐进入政府和大中型企业的核心系统,并已经开始了国际化征途。

在2017年Gartner数据库厂商推荐报告(Other Vendors to Consider for Operational DBMSs)中,有三家中国厂商入选,阿里云、SequoiaDB巨杉数据库以及南大通用Gbase;在Gartner 2018年分析型数据管理解决方案魔力象限(简称DMSA)中,南大通用、阿里云、华为入选。

中国数据库厂商跻身Gartner魔力象限,成功进入国际视野,标志着中国基础软件厂商开始崛起,发展已经步入正轨。

目前来看,中国数据库厂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基于开源数据库引擎开发。事实已经证明,在基础软件领域,开源是大势所趋,Linux、OpenStack、MySQL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不过,几大开源数据库产品普遍由若干家外国厂商主导,中国厂商话语权不高,产品发展同样受制于人。

其二,站在巨人肩膀上,基于成熟数据库源码进行自主研发。虽然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算是从零开始的自主研发,但在基础软件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并不鲜见。基于成熟的数据库产品,在兼容性、性能、可靠性等方面具有保障,用户基础广泛,更利于产品的面世和商业化。

不过,“跟随”和“依赖”并不是国产数据库的出路,会很快遇到瓶颈;唯有眼光长远,走自己的路,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实现自己的蓝图。

其三,最难的一种,也是能够彻底打破受制于人局面的一种方式,即采用全新架构,从零开始设计和实现数据库。不难理解,这种从零开始的方式周期长、难度高,路上充满着“荆棘”,在中国数据库厂商中,只有寥寥数家采取了这种技术路径。

要知道,Oracle数据库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MySQL发展也超过了二十年,写一个数据库,不比造一辆汽车更容易。

困难并不代表不可能,从零开始的技术路径自有其不同之处。蚂蚁金服OceanBase架构师冯柯曾用吉普车和高铁来形容基于开源的数据库和自研数据库:基于开源做就像是开吉普车,灵活且方便,但对许多行业客户来说,他们更像是后排乘客,而不是老司机。

而做自研产品就像造高铁,基础技术门槛高,投入巨大。高铁的重量很大,起步过程会很长,可是一旦速度起来了,重量就变成了它的优势,速度越快就越势不可挡,而且还是全自动驾驶,司机轻松、乘客放心。

OceanBase分布式数据库是一个很好的例子:OceanBase从淘宝收藏夹开始试水,到全部替换支付宝的Oracle数据库,再到承载蚂蚁金服100%业务,OceanBase团队用了七年时间,从零开始自研成功了一款通用关系数据库,为国产数据库再添一款拳头产品。

2017年“双11”,支付宝支付峰值高达到25.6万笔/秒,数据库操作峰值达4200万次/秒,OceanBase顶住了压力,以分布式架构在普通硬件上实现了金融级高可用性和性能。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OceanBas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是国产数据库产品的第一次。

总体来看,国产数据库产品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厂商发展迅速、进入国际视野、获得权威机构认可、产品已具备金融级性能和可用性、逐渐进入大中型企业核心应用等等。

尽管如此,国产数据库能完全取代国外数据库产品还言之过早,还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例如,国产数据库要解决更多的业务场景问题,而不是单一业务问题;国产数据库要加快商业化进程,拉动产品的更新迭代;随着业务复杂性升级,国产数据库的性能、可靠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国产数据库要加强生态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

此外,中国目前尚无世界级的基础软件企业,中国数据库企业要发展壮大并走向世界,需要顶住几座“大山”的压力,路漫漫其修远。不过国产数据库也自有其优势,中国市场用户众多,应用场景复杂程度在全球首屈一指,在中国精心打磨出的产品几乎可以应用到任何地方。以OceanBase数据库为例,在成功应用于蚂蚁金服后,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PayTM(印度)核心系统也完全采用OceanBase数据库。

——一场“中兴案”,让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短板展露无遗。不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谓“危”、“机”并存,“中兴案”既是教训也是动力,随着中国自主可控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国产数据库也将得到强有力的拉动,或将加速“破局”过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