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一首《我的中国心》传唱大江南北,澎湃着华夏儿女的心。很多在海外学有所成的有志之士陆续踏上了归程,在世纪之交的神州大地开始书写各自的诗篇。

现“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电子集团创建人兼首席科学家邓中翰院士提起归国之路难掩激动之情,1999年10月1日,刚满31岁的邓中翰博士受邀参加国庆观礼,“当时在观礼台上看着我们国家50年来在工业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成就非常激动的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

就这样邓中翰放弃了美国的公司回到了中国,在彼时还是一穷二白的芯片领域扎根,开启了二十载自主创新的探索之路。

1999年,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财政部、北京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投资支持下,邓中翰等一批留美归国博士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创建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并启动承担了“星光中国芯工程”,确立了以数字多媒体芯片为突破口、实现核心技术产业化、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打入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

2001年3月,中星微电子开发出第一颗百万门级超大规模CMOS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并走出国门成功打入国际市场,邓中翰院士回忆当时他有个小本子,基本上把国际上最著名的品牌都记在本子上,每打进去一个,品牌勾掉一个,惠普、IBM、三星、飞利浦、苹果、索尼、戴尔…..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采用了中星微电子的芯片。“星光”数字多媒体在PC和手机两个多媒体产品芯片系列上全球销量先后突破1亿枚,占全球计算机图象输入芯片60%以上市场份额。

“星光中国芯工程”除了实现中国芯片领域零的突破,也探索出了以市场为导向借鉴硅谷模式适合国情的一套机制,在此之后,很多留学团队、创业团队在国内陆陆续续的落地。2005年中星微电子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交易,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

在数字多媒体芯片取得突破后,邓中翰院士带领团队开始拓展到安防、人工智能等方面。近十多年来,“星光中国芯工程”响应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承担公共安全中的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研发与应用,实现了相关领域数字多媒体芯片的完全自主可控,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信息安全,并在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安全领域牵头制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SVAC国家标准,推动产业发展,使我国在该领域跃居世界领先水平,助力我国在国际上拥有“安全”这张重要的名片。

在人工智能方面,“星光中国芯工程”也走在前列,研发了人工智能芯片——星光智能系列芯片,并将其应用在基于SVAC国家标准的安防监控行业,使我国安防监控行业由模拟时代、数字时代跨入智能时代,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芯片技术逼近摩尔定律极限的背景下,邓中翰院士提出了推动信息处理能力持续提升的“智能摩尔之路”发展理念,将之应用到芯片领域就是中星微电子首次提出的多核异构计算架构XPU,据悉,XPU并不是传统架构在CPU或DSP里面的体现,它结合CPU、GPU、NPU、DSP以及其他计算架构的优势,在底层对数据进行交融处理,在未来将会应用于不同应用场景,对数据场景进行筛选分析,并用最优的数据处理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这是人工智能在近年内发展的一些重要方向。

20年来,“星光中国芯工程”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多媒体数据驱动并行计算技术、多核异构低功耗多媒体处理器架构技术等十五大核心技术突破,申请了300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体系,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光多媒体”、“星光移动”、“星光安防”、“星光传感”、“星光智能”5大芯片体系,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全球半导体设计协会年度奖”等,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普遍认可,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通过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成功范例。

“我相信‘星光中国芯工程’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我们这个时代从上个世纪末中国在改革开放20年之后,通过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在核心技术芯片,在一个很难的领域里面,采用国家投资企业创新创业的形式,结合国际资本特别是国际市场的支持发展,打造自主技术专利标准所形成的一个自主创新探索的一个缩影。”邓中翰院士说。

根据海关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芯片数量为4175.7亿件,而进口金额达到3120.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中国的芯片还严重依赖进口。邓中翰院士会理性看待国家在芯片领域的落后,毕竟有几十年的差距,“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像奥林匹克一样,很多条战线,在不同的战线上需要更多的团队,大家共同努力,需要国家有更大的作为,包括科创板,包括支持风险投资,支持创业者创业,建立一个庞大的自主创新的体系。”  

在中星微电子的办公楼墙壁上写着这样一句:“二十载自主创新星光梦,新时代中国芯片再起程。”这是邓中翰院士团队的星光追梦之旅,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新时代中国芯片再启程路上,也有了更多的追梦人。

Comments are closed.